白云山学校组织68门校本课程快乐走班期末检查测评
为进一步落实教育局赵局长提出的“打基础,养习惯,善积累,激兴趣,勤实践,提能力”的六项育人工作要求,2018年1月24日,白云山学校认真组织了68门校本课程期末检查测评。
学校成立了常规检查测评小组,根据学期初下发的《校本课程快乐走班成果呈现形式及评价方案》,分别对各课程任课教师的课程实施方案、教案、教材、课程微信群的建立和使用情况、学生学习笔记、学生作品及现场展示操作进行检查测评,对每一个老师的课程开设情况都有了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。从检查效果看,校本课程得到了较好地实施:学生作品、教师资料丰富多样,现场测查学生表现优秀,本学期校本课程走班活动完美收官。
本学期,从学生需求出发,按照教育局要求,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实际情况,既注重课程丰富性,又关注课程实施效果。我们进一步优化了校本课程的开设方式,除非洲鼓、二胡、沙画等课程生源存在“学生跨级部”的现象外,其余课程均按照“级部内教师教、学生学”的模式运行。并实现了“校本课程的制度化轮换”,即“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和确定的课程内容,给予每一门校本课程长短不同的学习时间”,除“二胡、豫剧、素描”等课程属于“长期学习”外,其他课程均设置了“6-8周”不等的学习周期,届时除了进行学生的课程轮换,同时进行课程教学的评价验收工作。在学生的“课程轮换”形式上采用“换老师授课地点不换学生上课地点”的形式,确保了学生学习的安全有序。在校本课程的评价上,建立了完善的校本课程评价方案,要求学生建立课堂笔记并做好记录;教师建立家长微信群,及时上传授课内容和学生的活动场景,为实现家校共育奠定基础;教师有完善的教材、备课、点名册,并注意及时收集整理学生作品,以上评价方案还体现在了学校的“教师考核方案”中,进一步提升了评价对于校本课程的促进和提升力度。(聂亚东 尚海涛)
评论